当前位置:首页 >betway88.net >《科学时评》>正文

保护实习生权益,就是守护职场初心

 2025/10/22 9:09:33 《科学时评》 作者:北京青年报 高低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字体大小:+

高低

据《人民日报》报道,近来许多读者、网友反映,在一些学生自主寻找的非实践教学实习中,由于缺乏对实习生劳动权益的明确规范,协议不清、无偿加班、缺乏指导等问题令他们十分困扰。在普遍的实习“焦虑”中,付费实习、有偿内推等灰色产业链形成,使部分实习生权益保护处于“死角”。

就业实习是衔接学校教育与职场生活的重要环节,为此,高等院校、职业学校等设置实践课程、岗位实习期,学生完成实习方能毕业。与此同时,为了更好地实现就业,许多大学生也会选择在课余时间进行实习。然而,当实习从教育环节异化为就业竞技场,一些年轻人正在为职场初体验付出过高的代价。那些被克扣的工资、被拒绝的证明、被敷衍的指导,不仅伤害了个体权益,还侵蚀着职场文明的根基。

实习权益保障缺失首先暴露了法律保护的滞后。由于实习生不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,其权益保障往往陷入“两不靠”的尴尬境地。一些企业将实习生视为廉价劳动力,使他们初入职场就尝到了规则的苦涩。

更令人忧心的是,实习焦虑催生了明码标价的付费实习、有偿内推的灰色产业链。一些中介机构利用年轻人的就业焦虑,将实习经历包装成求职捷径。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,还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秩序。当实习机会成为可以买卖的商品,教育公平与就业公正都将受到严峻挑战。

实习乱象根源在于多方责任缺失。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,学校注重就业率数字,学生迫于就业压力,三方合力造就今日困局。个别用人单位不断提高“实习经历优先”的门槛,一些高校在实习管理上重形式轻实质,而部分学生在激烈竞争中被迫接受不平等条件。这种结构性失衡让实习偏离了教育本质,异化为就业前哨战。

破解实习困局需要重构价值共识。实习本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,而非降低用工成本的捷径。企业应当认识到,培养实习生不仅是为社会输送人才,也是为自身储备未来发展力量。学校应将实习质量放在更重要的位置,切实承担培养和监督责任。

制度建设是保障实习生权益的关键。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实习关系法律属性,完善报酬标准、工作时间上限、安全保障等核心规范。劳动监察部门可将实习生权益保护纳入常规检查范围,建立便捷的投诉举报平台。教育部门应加强高校实习工作指导,建立实习质量评估体系。

对年轻人而言,需要树立正确实习观。选择实习机会时,不应盲目追求单位名气,而要关注实习内容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。当遭遇权益侵害时,要勇于通过合法途径维权。在实习中学会维护自身权益,本身就是重要的职场第一课。

实习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过渡仪式,这个仪式的质量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态度。保护好实习生的权益,就是守护职场文明的初心。当我们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公平、规范、有温度的实习环境,相信他们必将以更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回报社会。

实习应成为照亮职业前程的明灯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解决好实习困局,不仅关乎当下年轻人的权益保障,还关系到未来职场生态的健康发展。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