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betway88.net >《科学时评》>正文

应为明码标价的志愿服务“踩下刹车”

 2023/12/8 14:27:34 《科学时评》 作者:中国妇女报 孔一涵 我有话说(0人评论) 字体大小:+

12月5日是第三十八个国际志愿者日,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、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自愿、无偿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务。然而最近,在一些网络平台上,志愿服务时长却被当成了商品“买卖”,有的还打出了“298元一个项目,可积累8小时志愿服务时长”等广告,还有的晒出成功操作累计时长的截图,来标榜自己真实可信。“假项目”换取“真时长”,“无偿公益”被“明码标价”,志愿服务的种种异化需要“踩下刹车”。

2020年6月,教育部印发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(2017年版2020年修订)》,提出劳动共6学分,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,在课外时间进行,三年不少于40小时。在课外时间进行的志愿服务不仅能令青少年获得知识、技能和经验,还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,传递奉献精神。

然而,部分家长急于求成,试图以虚假的志愿服务投机取巧蒙混过关,不仅与志愿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,这一越过诚信“红线”的行为还会为青少年带来不好的影响。而如若志愿服务的“捷径”蔓延,志愿者纯粹的奉献热情被明码标价,失去了“我为人人”的信念,社会“人人为我”的友好志愿服务环境也将不复存在。因此,志愿服务决不能被放上功利的天平。

治理志愿服务的掺假乱象,一方面要加强志愿服务平台监管,提高过程审核频率,对参与志愿服务造假的团体与个人一经查实,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,包括锁定或注销志愿团体账号、删除并标记服务时长记录等,以此打消家长和学生的侥幸心理,堵住志愿服务平台漏洞。另一方面,平台也应丰富志愿服务类型,降低服务参与门槛,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,提升他们的公益参与热情,避免志愿活动成为“负担”。

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志愿服务不能立竿见影地提升分数与排名,却可以为青少年种下一颗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公益种子。只有守护好微小纯粹的奉献之心,才能织就勠力同心的“爱心网”,激发向上向善、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。

来源:中国妇女报  孔一涵
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,请与我们接洽。